close

 

270955359_5181974675150439_3952348519254868456_n.jpg


健身的習慣與鬥志依舊維持。2021年的健身生活分為幾個時期:

--

【1】年初~1月下旬,沿用2020年運動習慣,飲食沒有控制。用「健身筆記」紀錄每週的健身狀況。

【2】1月下旬~10月,減醣飲食+間歇斷食。

1月偶然閱讀到一本關於減醣飲食的書籍: 「快速瘦肚!間歇性斷食減醣全書」 ,書中以胰島素作為肥胖控制主要理論,理論與實務都具可行性,就此展開生活+飲食+運動的調整試驗。盡量減少醣類攝取,每天兩餐(不吃早餐)的間歇斷食的兩大原則下,在初期的確感覺到身體不適感(可能是醣類的戒斷症狀)、運動表現降低,但每個月可減重2.5~3公斤,且肌肉量降解量相對低,約一個月後完全適應且運動表現逐漸恢復,達成生活/飲食/運動的平衡。

【3】5月中旬~7月下旬,居家健身。

正當飲食和運動漸入佳境時,疫情爆發,健身房關閉,只能在家利用徒手、啞鈴、彈力帶、握力器來進行鍛鍊。居家健身強度有限,除了核心肌群可以嚐嚐鍛鍊,其他肌群感覺肌力和肌肉量在下降。同時,減醣和間歇斷食仍繼續進行,所以體重持續下降,最低到64.7公斤。偉哉!減醣飲食和間歇斷食的組合太強大。

【4】8月~9月中旬,回歸健身房重建肌肉。

【5】9月中旬~12月,嘗試蛋白質補充品、經典課表。

減脂有減醣飲食和間歇斷食可以依靠,但增肌的困難度很高,首先開始嘗試各種蛋白質補充品:濃縮乳清、分離乳清、水解乳清、大豆蛋白...。但效果不彰,反而有增脂復胖的跡象。體認到減脂是「八分吃兩分練」,增肌則是「兩分吃八分練」,唯有勤勞鍛鍊才是正途。於是屏棄之前我行我素的練法,著重動作品質,以及模仿經典課表:推拉腿。果然在經典課表鍛鍊下,肌力和肌肉量都穩定上升中。

--

各個時期的歷程心得,都寫在耗時一年共52篇的「健身筆記」中(放在文章最後),透過研究和實踐,失敗再檢討改正,雖然效率不高,但看著體態逐漸變好,足以讓人樂在其中。每種減肥方法在短期都能發揮效果,但卻不一定有可持續性。所以減脂方面,個人首推減醣飲食+間歇斷食同步進行,以吃飽為最高原則再逐步改善。增肌方面,需要勤勞鍛鍊所以比較困難,時間較多的人可以嘗試「推拉腿」課表,時間較少的人可以嘗試上半身/下半身交替的課表;蛋白質補充品不是特別重要,要先學會簡單的熱量/蛋白質計算,適當補充即可(過多可能反而增脂)。

增肌和減脂都不容易,個人建議「先減脂,再增肌」,理由是:「努力需要看到回報,有回報才會繼續努力」。先減脂可以從體重體態快速反應出來;減脂結束後再增肌,可以看到肌肉的日漸增長。增肌減脂都要耗費時間、金錢、體力,有良好結果回饋來產生正向循環,才有持續不懈的動力。


關於增肌減脂,個人推薦三本書:

🔰【閱讀心得】快速瘦肚!間歇性斷食減醣全書:減醣權威醫師實證,一週瘦3公斤,速減內臟脂肪、擊退糖尿病!

我的減醣飲食和間歇斷食啟蒙書,理論與實務兼顧,簡單易懂。

🔰【閱讀心得】一分鐘健瘦身教室(2)Dr.史考特的科學增肌減脂全攻略:最新科學研究╳秒懂圖表解析,破解41個健瘦身迷思!

破解各種增肌減脂的迷思。減脂方面的主軸偏向胰島素內分泌學派,但也認為總熱量控制不可偏廢。

🔰【閱讀心得】增肌減脂:4+2R代謝飲食法

減脂內容篇幅較多,基本上算是胰島素內分泌學派。特別的是,用腸道菌相來解釋減脂過程中的體內變化。內容可能有爭議,請自行參酌。


2022年可能是疫情解封,邊境逐步開放的一年。旅行的任務可能逐漸加重,在健身房揮灑汗水的日子可能不多了。健身房式的「器械健身」可以輕鬆改變訓練強度,若沒有健身房,就只能用徒手/自重鍛鍊,未來將逐漸轉型成不受限地點和器材的「街頭健身」。健身的初衷是為了健康和良好的體態,隨著訓練強度增加,追求體態可能犧牲健康,因此目標仍是在健康不受傷的前提下,期望體型是「精壯低脂」,2022年就保持該狀態來節省時間,省下的時間用來閱讀好書或深度旅遊。


 達成狀況與未來目標:

2021年目標:

體脂率15%以下,健身三大動作:深蹲/臥推/硬舉分別達到體重的1.2/1.3/1.4倍,引體向上(無輔助)20下。

 

2021年實際:

體脂率最低9.7%,健身三大動作:深蹲/臥推/硬舉分別達到體重的1.6/1.2/1.7倍,引體向上(無輔助)12下。

未達標的有「臥推」和「引體向上」,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動作動作姿勢要求高,為了確保有效鍛鍊不受傷,降低強度來操練,先求穩再求突破。

 

2022年目標:

1、健康第一,體態第二,因此在現行飲食標準和鍛鍊強度下,盡量求進步後維持,期許最終能達到「常保健康」、「延緩老化」。

2、健身房式的「器械健身」,在2022年將逐漸轉變成徒手自重式的「街頭健身」。


 2021年健身成績:

0、身體肌肉/脂肪量:(2020.12.26→2021.12.31)

  • 體重 76.7 → 69.3 kg🔻(-7.4)
  • 骨骼肌 35.8 →35 kg🔻(-0.8)
  • 體脂肪 14 → 7.7 kg🔻(-6.3)
  • BMI 24.8 → 22.4🔻(-2.4)
  • 體脂率 18.3 → 11.1 %🔻(-6.3)
  • 基礎代謝 1724 → 1701 kcal🔻(-23)
  • 內臟脂肪等級 5 → 2 🔻(-3)

 

1、自由重量三大動作:(括號內為理論1RM重量)

  • 槓鈴深蹲 75 → 110 kg (152)
  • 槓鈴臥推 85 → 85 kg (90)
  • 槓鈴硬舉 90→ 110 kg (149)

 

2、腿部:(至少6RM連續2組的重量)

  • Deep Squart 110 times (2)
  • Deep Squart Smith 70 kg
  • Goblet Squat 46 kg
  • Leg Extension 100 kg
  • Leg Press 107 kg
  • Prone Leg Curl 41 kg
  • Seated Leg Curl 36 kg
  • Outer Hip abduction 59 kg
  • Inter Hip adduction 59 kg
  • Seated Calf Press 50 kg
  • Glute 41 kg
  • Lunge 2×24 kg
  •  

3、背部:(至少6RM連續2組的重量)

  • Back hyperextension +25 kg
  • Back Extension 79 kg
  • Barbell Rowing 30 kg
  • Seated Rowing 2×26.25 kg
  • Seated Rowing 52 kg
  • Seated Rowing (pulley) 59 kg
  • Rope Pulldown 27 kg
  • Overhand Grip Pull-ups 13+11 times (2)
  • Underhand Girp Pull-ups 17+10 times (2)
  • Lat Pulldown 2×50 kg
  • Lat Pulldown 52 kg
  • Underhand Lat Pulldown 39 Kg
  • Standing Single-arm Cable Row 18 kg
  • Standing Single-arm dumbbell Row kg
  • Single Hand Pull-Up -32 kg
  • Single Hand Hang 30s -18 kg
  •  

4、胸部:(至少6RM連續2組的重量)

  • Supine Bench Press 2x55 kg
  • Pectorial Fly 64 kg
  • (雙向蝴蝶機) Pectorial Fly 59 kg
  • Cable Chest Fly 18 kg
  • Seated Chest Press Inter 66 kg
  • Seated Chest Press Onter 73 kg
  • Incline Bench Press 2x40 kg
  • Incline Bench Press excluded bar 45 kg
  • Decline Bench Press excluded bar 60 kg
  • Dumbbell Bench Press 2×26 kg
  • Dumbbell Incline Bench Press 2×18 kg
  • Dumbbell Bench Fly 2×8 kg
  • Push-Up 75 times (2)
  • Chest Dip 15 times
  •  

5、核心肌群:(至少6RM連續2組的重量) 

  • Abdominal Crunch 63 kg
  • Abdominal 36 kg
  • Side Abs Curl 25 kg
  • Side abs curl (cable) 73 kg
  • Rotary Torso 50 kg
  • Leg Raise 15×4 times
  • Knee Raise +10 kg
  • Sit Up 11.25 kg
  • Plank 240s
  • Side Plank 60s
  • Glute-Bridge+12kg 200 times (2)
  •  

6、手臂:(至少6RM連續2組的重量)

  • Triceps Extension 54 kg
  • Single hand cable triceps extension 14 kg
  • Standing Triceps Pull-Down 18 kg
  • Standing Dumbbell Bicep Curl 10 kg
  • Lying Triceps Extension 20 kg
  • Seated Dumbbell Triceps Extension 18 kg
  • Standind Cable Triceps Extension 27 kg
  • Standind Cable Biceps Curl 27 kg
  • Barbell Curl 25 kg
  • Reverse Barbell Curl 12.5 kg
  • Arm Curl 32 kg
  • Scott Curl 12 kg
  • Incline Dumbbell Curl 2x6 kg
  • Wrist Flexion 6 kg
  • Wrist Reverse Flexion 6 kg
  • Wrist 8-shape Flexion 6 kg
  •  

7、肩部:(至少6RM連續2組的重量)

  • Shoulder Press excluded barbell 35 kg
  • Shoulder Press 50 kg
  • Shoulder Press 2x15 kg
  • Dumbbell Up Raise 2×18 kg
  • Dumbbell Lateral Raise 2×6 kg
  • Dumbbell front Raise 2×6 kg
  • Dumbbell Reverse Fly 2×4 kg
  •  (Machine) Lateral Raise 41 kg
  • (Cable) Lateral Raise 4.5 kg
  • Rear Deltoid Fly 52 kg
  • Plate Front Raise 10 kg

 健身筆記全紀錄: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無疆旅者 的頭像
    無疆旅者

    無疆旅者 Borderless Traveler

    無疆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