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被討厭的勇氣:自我啟發之父「阿德勒」的教導 | 嫌われる勇気:自己啓発の源流「アドラー」の教え 被討厭的勇氣:自我啟發之父「阿德勒」的教導 | 嫌われる勇気:自己啓発の源流「アドラー」の教え

摘要:  

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。
有人討厭你,正是你行使自由、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。
問題不在於「世界」是什麼樣子,而在於「你」是什麼樣子。


 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。
  當他聽聞「世界無比單純,人人都能幸福」,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。
  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,哪裡單純了?
  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,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?
     年輕人與哲學家就此展開五夜的阿德勒心理學辯論。

  


書名:被討厭的勇氣:自我啟發之父「阿德勒」的教導

原文書名:嫌われる勇気:自己啓発の源流「アドラー」の教え

  • 作者:岸見一郎, 古賀史健
  • 譯者:葉小燕
  • 出版社:究竟
  • ISBN:9789861371955
  • 出版日:2014/10/30
  • 閱完日:2021/02/05
  •  

閱讀難度:⭐⭐

內容架構:⭐⭐⭐⭐

圖文排版:⭐⭐⭐

推薦指數:⭐⭐⭐⭐⭐


感想:

1、阿爾弗雷德.阿德勒(Alfred Adler,1870-1937)是「個體心理學」(阿德勒心理學的正式名稱)的創始人,與佛洛伊德、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。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,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可分割的不同個體。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「生物性」轉向「社會性」,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,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,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。

2、本書捨棄傳統論述的方式,藉由一位代表社會普通階層的年輕人,與代表阿德勒心理學的哲學家多次對談,從討論佛洛伊德與阿德勒心理學派的相異點切入,哲學家淺入深點出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概念,經過與年輕人充分的辨析,最後引導年輕人思考,重新定義自己在生存於社會的目標,朝人生的幸福前進

3、阿德勒心理學有個簡單,充滿吸引力的口號:「人是可以改變的,世界無比單純,人人都能幸福」。因為我們都住在各自賦予意義的主觀世界,是我們自己把世界變複雜了。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,而在於我們自己是什麼樣子。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改變別人的學說,而是為了讓自己改變的心理學。並不是「擁有」的心理學,而是「運用」的心理學。

4、佛洛伊德學派主張過往的心理創傷,影響之後的心理發展,是為人熟知的「因果論」(或稱為「決定論」)。阿德勒心理學派認為心理創傷不存在,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,而是現在的「目的」,即是所謂的「目的論」,不由經驗決定自我,而是由自己賦予經驗的意義。有趣的是,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不過是達成「目的」的工具,看似否定人性的虛無主義,然而阿德勒心理學實際上是與虛無主義對立的哲學。

5、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,目的是以憤怒為手段讓對方屈服。

6、人是可以改變的,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「知道」,答案應該自己親手尋找。如果現狀感受不到幸福,維持現狀也不會更好。重要的不是經歷過什麼,而是如何運用這個經歷。無論之前的人生發生什麼事,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。目前的不幸狀態,都是自己選擇的輕鬆路徑,而且是下定決心不要改變,換句話說就是「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」。

7、阿德勒心理學中心思想: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,所謂的「內在煩惱」並不存在。討厭自己,只看到自己的缺點,是因為目的是「不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」,變得孤僻就能逃避與人建立關係

8、自卑感是主觀的認定,並非客觀的事實;當理想無法達成時,會對自己產生低劣無能的感覺。自卑感並非全是壞事,自卑感會有讓人追求卓越的刺激動力。與自卑感相近的「自卑情節」,則是把自卑感當成某種失敗的藉口。

9、自卑情結會發展成:刻意想把自己表現得很優秀的「優越情結」。另一種發展是「炫耀不幸」,藉由自己的不幸,讓自己變得特別,或把不幸當作武器,意圖支配對方。

10、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,只要向前跨步即可。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,而是跟「理想中的自己」比較後的結果。人際關係上只要有「競爭」,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,無法逃離不幸。只要感受到「人人都是我的夥伴」,對世界的看法就會不同。

11、若是對方的舉動引起你的憤怒,都可以認定對方在挑起「權力鬥爭」,目的是引起注意。若是我方已經憤怒,對方仍不住手,那麼真正的目的是為了「戰鬥」,也就是想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。落敗的一方可能會進入到「復仇」階段。所以當對方挑起權力鬥爭時,絕對不要隨之起舞。

12、人際關係中,不是不能生氣,而是不必依賴憤怒這種工具,還有其他有效的溝通工具。

13、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「我是對的」,就已經踏入權力鬥爭的開端,因為會與「對方是錯的」連結,繼續討論的焦點已經從「事情的正確性」,變成「對待別人的方式」。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結束討論,承認錯誤,表達歉意,還有脫離權力鬥爭,這些都不是挫敗。所謂追求卓越,並不是透過與其他人競爭來實現。

14、阿德勒心理學中,行動層面的目標:獨立、能與社會和諧生活。支援行動的心理層面目標:我是有能力的、人人都是我的夥伴。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人際關係:工作的任務、交友的任務、愛的任務,統稱為「人生任務」,核心仍是人際關係。

15、當事者在某個階段想要終止某個人際關係,會自行找出各種理由。像這種找藉口逃避人生任務的情形,稱為「人生的謊言」。然而阿德勒心理學對於人生任務或人生謊言都不論及善惡,也非道德問題,而是「勇氣」問題。

16、阿德勒心理學中,否定向他人尋求認同。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。如果老是尋求別人認同,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。此部份會被質疑是反人性反社會論調,因此進一步引入「課題分離」的概念: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,大概都是互相干涉各自的課題所引起。要區分課題所屬,只要思考「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,最後由誰承受?」,只有自己能改變自己。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,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自己的。當我改變時,變的只有我自己而已。

17、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。如果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,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,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,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。變得幸福的勇氣中,也包含「被討厭的勇氣」

18、阿德勒心理學的正式名稱是個體心理學,個體是「無法分割」的意思,阿德勒反對將精神與肉體、理性與感性、意識與無意識分割思考。人類是無法再分割的整體,亦即「整體論」。

19、課題分離只是人際關係的起點,人際關係的終點是「社會意識」。把別人當夥伴,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,就是社會意識。社會意識是思考「幸福的人際關係」中,最重要的指標。社會的最小單位是「我和你」,也是社會意識的起點,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成對他人的關心。做不到課題分離,被需求認同束縛的人,也是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。

20、「我」並不是世界的中心,只是共同體的一部分,共同體不僅是家庭、學校、公司,可以擴展到無限大。所謂的歸屬感並不是與生俱來,而是要靠自己去獲得。

21、阿德勒心理學應用在親子教育上,主張不可以稱讚,也不可以責備,因為無論稱讚或責備,背後的目的都是操控,都違反課題分離概念。

22、阿德勒心理學否定一切的「縱向關係」,提倡所有關係都應該是「橫向關係」。自卑感就是從縱向關係所產生的意識。基於橫向關係的援助方式,稱為「鼓勵」。

23、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價值,最重要的是,不評價他人,因為評價的字眼都來自於「縱向關係」。如果建構於「橫向關係」,所說的應該是坦誠的感謝、敬意或喜悅。人只要聽到感謝的話,就明白自己對共同體有貢獻。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,才會有勇氣。

24、把對自己的執著,切換成對他人的關心,擁有社會意識,其中需要的是:接納自我、信任他人、貢獻他人。

25、「接納自我」並非「肯定自我」,肯定自我是明明做不到,卻暗示「我可以、我很強」,這種想法會連結到優越情結,算是欺騙自己的生活方式。接納自我是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,坦然接受「辦不到的自己」,再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。

26、信用不等於信任。信用是有附帶條件,需要有東西做擔保。相信則是不附加任何條件。雖然無條件的信任有博愛、爛好人的傾向,但好過一直抱著懷疑或害怕信任的心態建立人際關係,此種關係必然不深厚。信任的重點是只要考慮自己要怎麼做就行了,是建立橫向關係的手段。

27、所謂的「貢獻他人」並不是捨棄自己為他人鞠躬盡瘁,是為了實際感受自己的價值。也不是想著別人應該為我做什麼,而是我可以為別人做什麼並付諸實行。貢獻即使不是親眼可見的貢獻也無妨。所謂的幸福,就是貢獻感。然而,透過認同需求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;只要擁有社會意識,就完全不需要別人的認同。

28、缺乏人生協調,會誤把焦點放在無關緊要的部份,甚至打算用狹隘的觀點評論全世界。

29、追求卓越是人的本能,想成為特別存在的人有兩條路:特別好、特別差,都能得到他人關注。轉變成特別差的人,稱之為「簡便的追求卓越」。

30、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特別好的一群,所以阿德勒心理學中有個重要觀點:甘於平凡的勇氣。我們沒有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。

31、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,我們只能活在當下。規劃人生並不現實,只要當下是充實的,就已經足夠。

32、「在半路上還沒到達目的地」的人生,算是「變動式」的人生;活在當下的人生,成為「實現式」的人生。尚未達到目標的變動式人生,是不完整的;活在當下的實現式人生,每個剎那既是過程,也是結果。

33、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,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。你想要藉由回顧過去,預見未來,給自己一個免除責任的藉事實上,過去發生什麼事,和「當下」一點關係也沒有;而未來會如何,也不是「當下」要考慮的問題。人生最大的謊言,就是沒有活在當下。

34、人生沒有目標也沒關係,人生都是很單純的,一點都不沈重,只要認真活在每個剎那,當站在「實現式」觀點來看,人生一直處於終結的狀態。阿德勒說:「普遍來說,人生沒有意義」。很多狀況,沒有辦法用決定論回顧過去找原因,只要想想:今後可以做些什麼?正確來說,人生的意義,由你自己給予。

35、當我們想選擇自由,卻感到徬徨困惑,貢獻他人就是自由人生的導引之星。

36、阿德勒心理學與常識對立的面向:否定原因論,否定心理創傷,採用目的論,認為所有煩惱來自人際關係,不尋求認同,課題分離。在現今社會觀念下,可能難以全盤接受。但的確有助於想要改變自己卻徬徨無助的人,從拋棄因果論開始,一步步改變想法,即使理想中的幸福人生尚有點距離,至少能做到接納自己、信任別人,擺脫過去經驗的糾纏,更加積極面對人生任務。

37、本書為日本翻譯書,處處可見以日語翻譯的特有語句,雖有非中文慣用語句但無礙閱讀。本書為哲學類書,書中捨棄一般論述方法,改用兩人對話辯論方式呈現,降低了哲學固有的閱讀難度,只要細細咀嚼,「閱讀難度」算是中等。雖然書中僅有文字表述,段落分明且有粗黑字提示重點,所以「圖文排版」給予中等評價。「內容架構」上,內容由淺入深,每章節概念分明,給予較高評價。本書為易讀的哲學/心理學類書,有別於傳統思想脈絡,讀後會有深刻的全新感受,非常推薦給喜愛哲學/心理學的讀者。

 


章節內容摘要:

第一夜 否定心理創傷

  • ● 不為人知的「第三巨頭」
  • ● 為什麼「人是可以改變的」?
  • ●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
  • ● 人,會捏造憤怒的情緒
  • ● 不受過去支配的生活方式
  • ● 蘇格拉底與阿德勒
  • ● 你「甘於現狀」嗎?
  • ● 你的不幸,是自己「選」的
  • ● 人,常常決定「不要改變」
  • ● 你的人生決定於「當下」
  •  

第二夜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

  • ● 為什麼討厭自己?
  • ● 所有煩惱都是「人際關係的煩惱」
  • ● 自卑感,是一種主觀的認定
  • ● 當成藉口的自卑情結
  • ● 自傲的人,同時也感到自卑
  • ●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
  • ● 「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」
  • ● 從權力鬥爭到復仇
  • ● 認錯不等於「承認失敗」
  • ● 如何跨越迎面而來的「人生任務」
  • ● 紅線與頑強的鎖鏈
  • ● 不要漠視「人生的謊言」
  • ● 從擁有的心理學到使用的心理學
  •  

第三夜 割捨別人的課題

  • ● 否定「認同的需求」
  • ● 不要為了滿足「那個人」的期望而活
  • ● 什麼是「課題的分離」?
  • ● 割捨別人的課題
  • ● 一舉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
  • ● 斬斷難題
  • ● 認同的需求讓你不自由
  • ●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?
  • ● 人際關係的王牌由「我」掌握
  •  

第四夜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?

  • ● 個體心理學與整體論
  • ● 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在於「社會意識」
  • ● 為什麼只關心「我」?
  • ● 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
  • ● 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
  • ● 不能責罵,也不能稱讚
  • ● 「鼓勵」的方式
  • ● 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價值
  • ● 只要存在,就有價值
  • ● 人無法靈活運用「我」
  •  

第五夜 認真活在「當下」

  • ● 過多的自我意識,反而牽制自我
  • ● 不是肯定自我,而是接納自我
  • ● 信用和信任有什麼不同?
  • ● 工作的本質在於對他人的貢獻
  • ● 年輕人要超越成年人
  • ● 工作狂是人生的謊言
  • ● 由這一瞬間開始變得幸福
  • ● 想成為「特別的存在」的人有兩條路
  • ● 甘於平凡的勇氣
  • ●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
  • ● 舞動的人生
  • ● 為「此時、此刻」點上最閃亮的聚光燈吧
  • ●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/為無意義的人生增添「意義」
  •  

後記 跨出那一步的勇氣 (古賀史健)

後記 從這個瞬間開始變得幸福吧!(岸見一郎)

 


🔰 延伸閱讀:

【閱讀心得】斜槓青年<實踐版>:成為內控者,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

【閱讀心得】斜槓青年 | 全球職涯新趨勢 | 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

【閱讀心得】為什麼我們想要的比需要的多? | Possessed:Why We Want More Than We Need

【閱讀心得】我的極簡生活練習:填滿生活空間的不該是物品,而是我生活的重心

【閱讀心得】一分鐘大歷史:從地理大發現,世紀瘟疫到車諾比核災,160個改變世界的關鍵事件完全圖解

【閱讀心得】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 | 読書する人だけがたどり着ける場所

【閱讀心得】挺身而進 | Lean In: Women,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| 追求兩性平權的艱辛道路

【閱讀心得】成為更強大的自己:20歲少女完全制霸世界七頂峰,南北極點 | 自分を超え続ける

【閱讀心得】人類簡史:從動物到上帝 | 人類大歷史: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| Sapiens: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

【閱讀心得】優渥誌128期 | 博恩教我的超幽默說話術

【閱讀心得】輕輕鬆鬆過日子

arrow
arrow

    無疆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