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-
頭腦發達的人類可以做成許多驚人的判斷,但若原本應該相同的判斷發生誤差,則認為其中可能有「雜訊」干擾波動,偏誤造成平均差異。以打靶舉例,雜訊造成彈著點分散在靶心周圍,偏誤則造成彈著點都落在靶心某方向。

雜訊可能有許多型式,本書主要討論「系統雜訊」,利用簡單的均方差(畢式定理)統計方法來突顯量化雜訊和偏誤。系統雜訊可以拆解成水準雜訊和型態雜訊,型態雜訊又可以進一步拆解成場合雜訊和穩定型態雜訊。

「水準雜訊」是不同個體平均判斷的變異(模糊性),是判斷系統中的誤差重要來源,也是採取管理干預措施的目標。

「穩定型態雜訊」可以視為因人而異的獨特性質,如同每個法官的個性。而「場合雜訊」則是對於當下暫時性的時空背景下,如天氣、心情等造成的雜訊。

人們總是對自己的預測有過度自信,低估自己的客觀性無知及其他偏誤。這種自信來自於內在訊號的獎賞加強機制,但事實證明,自己的預測準確度很低,甚至不如公式計算,依靠規則和模型反而更可靠。

雜訊、偏誤或誤差可能不容易發覺,但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消除:

1、依靠領域內的高技能、高智力、主動開放心態的人做判斷。
2、指定決策觀察者,即時辨識偏誤。
3、利用決策保健(常規性措施,預防已知會發生的雜訊)。
4、專案審查雜訊。

決策保健似乎更適用於消除大規模企業中的各種判斷雜訊,以下為決策保健的六大原則:
1、判斷的目標是準確,而非個人特質表現
2、要有統計思維,用外部觀點看待案件
3、將判斷結構化,拆解成幾個部份
4、抗拒太早出現的直覺(僅延緩但不禁止)
5、從多位判斷者取得獨立判斷並整合
6、偏向相對判斷和相對尺度

當然,消除雜訊不一定是決策者或組織唯一的考量,可能是消除雜訊的成本太高,或者可能產生更大的誤差,管理不善也可能造成官僚化、士氣低落等害處。儘管如此,若管理成本許可,就該正視雜訊的存在,致力減少雜訊。
--
💡書籍資訊💡
🔹書名:《雜訊》人類判斷的缺陷
🔹原文書名:Noise: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
🔹作者:Daniel Kahneman, Olivier Sibony, Cass R. Sunstein
🔹譯者:廖月娟、周宜芳
🔹出版社:遠見天下文化
🔹出版日:2021年7月7日
🔹ISBN:978-986-525-179-6
--
arrow
arrow

    無疆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