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
自2020年3月下從穩定的工作辭職後,無業兼FIRE族人生進入第二年驗證期。
接下來可能很囉唆,所以先說結論:
--
【1】投資牛市和疫情無法跨國旅行,投資收益+支出縮減,反而讓資產增加。
【2】可動用總資產增加4.2%。沒有不動產,且不計勞保年金/退休金和醫療險保單價值。
【3】主動投資,加上認列目前帳面損益,佔可動用總資產的損益率為4.04%。
【4】依據「破產上天堂」理念,核心物價消費指數預測值調高到1%,可持續性計算仍可到100歲。
--
檢視自身的理財背景:
1.可以明確區別需要和想要。
2.生活欲望低,不會擴張消費。
3.沒有家庭,家族情況單純,沒有太多不可控因素。
4.盡量應用知識情報來降低支出。(信用卡、會員、補助等)
5.目前身體健康。
簡單來說,雖然資產不多,但欲望和支出比一般人更低,透過財務管理而達到的暫時性財務自由。(為何是暫時性?因為目前只驗證在投資牛市下可行,投資熊市下未知)
目前執行的理財管理實踐方法跟去年類似,但因為支出自律可控,為了節省時間而不再記帳,所以只有三個大原則:財務計算、投資風險控管、預算主導支出。另外,股票市場也讓我學到「市場永遠是對的」、擺脫錯失恐懼(Fear of Missing Out, FOMO)。
一、財務計算:
自製一張Excel試算表,混合著公司財報三表(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、現金流量表)的概念,還分成台幣/人民幣管理,還有可持續性試算。目前是每季度末計算一次。
原本還有投資績效統計,但投資種類和標的過於複雜,數據已經失真,所以Q3後不再統計。明年需要再簡化,以方便統計。依據「破產上天堂」理念,核心物價消費指數CCPI預測值調高到1%,可持續性計算到100歲仍可接受。
二、投資風險控管:
投資風險控管主要概念是分散投資項目,分成台幣和人民幣部位,基本上跟去年相同,以低風險投資為主,台股則開始嘗試期貨(保證金有限,損失有限)。
1、台幣:台股、台期貨、股票/債券基金、定期存款、高利活存、美金、機器人理財(含美股)
2、人民幣:大陸股市ETF基金、固定收益理財產品、定期存款。
今年投資績效不如大盤,所以未來將加大ETF投資佔比,減少自行選股。高風險投資就當腦力訓練,嚴控金額降低風險。
三、預算主導支出:
以2020年全年詳細記帳為依據,把生活中每個支出歸類並設置預算,亦即是這個消費在心目中的價值和合理價格。上述的「可持續性試算」就是以預算數據為主所算出,理論上就能長久維持財務穩定不失控。
四、市場永遠是對的
投資經驗告訴我們,散戶力量薄弱,永遠不要跟市場作對,永遠要順勢而為。引伸到人生哲學上,就是「存在即合理」,就算找不到原因,只能積極面對處理,或者視為雜訊而忽略。舉例來說:今年我嘗試大量閱讀財經雜誌,基本面/技術面/籌碼等各派理論說的頭頭是道,但盤勢卻說變就變,後來我認知到:過多資訊只會構成判斷的雜訊,對於散戶而言,依照基本面選股,再根據技術面進出場足矣,籌碼不必太在意。掌握幾個原則,用科學法則PDCA,找出自己擅長的投資方法最重要。
五、擺脫錯失恐懼(Fear of Missing Out, FOMO)
2020~2021年敢衝敢拼的少年股神眾多,親朋好友在各領域的成就非凡,一度我也落入措施恐懼:別人可以,我為什麼不行?後來認知到這又是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價值陷阱,以及社群媒體上報喜不報憂的慣例(倖存者偏誤),每個人找到自己適合的投資方法,然後過好自己的人生,才是最重要的。
--
2021年財務規劃狀況:
- 1.完成:每月財務計算、投資風險控管、預算主導支出。認知「市場永遠是對的」、擺脫錯失恐懼。
- 2.未完成:投資風險控管太嚴格,低風險投資部位太多影響獲利。
- 3.可動用總資產增長目標4%(理論上維持現有生活的黃金比率),實際增長率4.2%。
- 4.主動投資並認列目前帳面損益,佔可動用總資產的損益率4.04%。
2022年財務規劃目標:
- 1.維持每季財務計算,維持預算主導支出。減少投資低風險部位、增加ETF部位、嘗試低額度高風險投資。
- 2.可動用總資產增長目標4%
最終財務規劃目標:
- 「破產上天堂」概念:最大化利用現有時間資源和金錢價值後,有尊嚴地死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