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《拯救手機腦 | Insta-Brain》

自從人類主宰地球後,人類的大腦和生理結構就已經基本定型,這個遠古遺留的人腦並不能適應數位化社會。

大部分地區的物質生活不至於匱乏,但人們精神狀態卻每況愈下。最大兇手是科技產品公司,幫兇則是你我每天離不開的手機。

遠古時代的人類,面對無情大自然帶來的威脅包括饑荒、其他動物的殺害、感染性疾病。面對饑荒,大腦會喜歡盡情吃喝,來儲存能量;遭遇攻擊,會有典型的動物原始反應「戰或逃」;為了避免感染疾病,發展出生理免疫系統,以及對特定對象產生厭惡感。上述的遠古人類反應毫無保留地繼承在現代人身上。

手機是偉大的數位時代產品,讓人輕易連結社群網路和發現新鮮事。當人類能在手機不斷挖自己喜歡掘新鮮事物時,腦中獎賞探索行為的「多巴胺」不斷分泌,經過正向回饋加強後,對手機依賴加深。數位產品公司深諳多巴胺對人腦的影響力,所以FB, LINE, IG,遊戲等產品的操作方式都是經過精心設計,讓人不自覺身陷其中。

反過來說,習慣手機在旁的生活,一旦離開手機,多巴胺無法足量分泌,則會開始感受到遠古的「戰或逃」壓力,讓體內壓力賀爾蒙和皮質醇分泌上升,短期會造成焦慮,長期則導致憂鬱。這兩個內分泌物讓身體處於緊張狀態,無法好好睡眠休息,讓身體修復能力和學習效率降低;而眾所周知地,手機螢幕發出的藍光,會擾亂褪黒激素分泌,進一步妨礙睡眠。

討論完手機如何影響生理機制,接下來聊聊手機連結的社群媒體生態。社會是由人類合作組成,人類終身都需要社交,社群媒體可以簡單與數千萬人取得聯繫,但通常在社群媒體上花費時間愈多,幸福感與人生滿意度愈低。

主要原因來自於「比較」,一般來說社群媒體使用者都是報喜不報憂,只展現優越的一面,企圖得到更多的認同或讚美。久而久之,光鮮亮麗的炫耀動態就佔滿畫面,親朋好友的幸福生活,貶低了自己的平凡人生,誤以為自己社會地位較低,讓影響心靈安定和精神均衡的「血清素」分泌降低,從而心情低落,或感到孤獨。更進一步,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會從中產生「嫉妒」心理。

另外,人類與生俱來能理解對方想法和心情的能力(同理心),隨著手機社群媒體的興盛,人們減少面對面接觸交流機會,感受力變弱,人際關係變得淡薄,讓人只會更關心自己而漠視他人。

是時候來執行「數位排毒」任務,需要什麼數位商品以及使用時機,該由我們自己掌握,而不是被操控。數位化時代的建議如下:

一般場合:
知道自己使用手機的時數、添購鬧鐘和手表、每天手機關機1~2小時、關閉全部推播通知、手機畫面設定成黑白、駕駛中切換成靜音模式。

睡覺前:
關掉所有數位產品、手機不放臥室或切換靜音、不開啟工作相關郵件。

運動與腦:
從事運動可以降低壓力並提高專注力,每週運動3次各45分鐘,直到流汗微喘。

社群媒體:只追蹤想要積極互動的人、當成交流工具、刪除手機社群媒體(只在電腦上使用)。
--
💡書籍資訊💡
🔹書名:《拯救手機腦》每天5分鐘,終結數位焦慮,找回快樂與專注力
🔹原文書名:Insta-Brain
🔹作者:Anders Hansen
🔹譯者:葉小燕
🔹出版社:究竟
🔹出版日:2022年1月
🔹ISBN:978-986-137-352-2
--
arrow
arrow

    無疆旅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